摘要:黑龙江省各地聚焦人才供给发力,将人才引进和选调生培养等列入党政考核内容在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夕去招人,这是过去黑龙江各地的常规做法。如今,引进人才变得“抢前抓早”,有的从“育苗”阶段就开始储备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邹大鹏 强勇围绕...
黑龙江省各地聚焦人才供给发力,将人才引进和选调生培养等列入党政考核内容
在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夕去招人,这是过去黑龙江各地的常规做法。如今,引进人才变得“抢前抓早”,有的从“育苗”阶段就开始储备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邹大鹏 强勇
围绕“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内各地求贤若渴“激战”正酣。饱受人才流失之痛的祖国北疆黑龙江,解放思想把引才关口前移、提速改革涵养人才生态,让“孔雀东北飞”。
一件羽绒服引来一名硕士
在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邵薇的办公室里,挂着一件价值千元的红色过膝长款羽绒服。她说,正是这件羽绒服,坚定了她选择在黑龙江工作的想法。
2019年末,黑龙江的严寒冬季滴水成冰,25岁的邵薇来到哈尔滨参加一场选调生考试。让她没想到的是,相关部门不仅给她报销了往返机票、宾馆住宿、出租车等费用,还赠送了崭新靓丽的羽绒服御寒。
“谁都不差一件衣服,但来考试就有可调换尺码的羽绒服、围脖、手套和暖宝,这些小细节里蕴藏着黑土地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邵薇说。
求贤若渴源于深深的危机意识。
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区位比较优势减弱等因素造成了黑龙江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愈发成为这个老工业基地解锁转型升级面临的首要考验。
如何从心出发,吸引人才再次“闯关东”?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志伟进行人才问题调研时也曾多次追问:“如果人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会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把亲人留住?”
人才总是向有情感归宿、有产业需求、有发展希望的地方闯。对此,黑龙江省各地聚焦人才供给发力,将人才引进和选调生培养等列入党政考核内容,初步形成爱才、养才、用才的生态导向。
于志伟说,虽然引才基础较发达地区相对差,但黑龙江省大胆解放思想,加速人才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给人才提供最好的条件。
2020年,东北三省首家科创板上市民营企业——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外流的本地人才达15人。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李渊说,通过当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博士后创业实践基地、安家费生活补贴等多种方式,企业获得政府部门的一系列经费支持,有了争取人才的资本和底气。
产业是人才的最大吸附石。齐齐哈尔围绕中国一重、中车齐车、益海嘉里等21个百亿级企业(项目),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在国家级精密超精密制造主题园区,从北京归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李继贤注册了公司,制造精密铝合金转子。“齐齐哈尔是老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些年进行产业升级,发展空间巨大。”他说。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祖小明介绍,2019年以来黑龙江省组织部门招录定向选调生3662人,为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12525人,为企业招聘大学生13233人。其中,2019年招录定向选调生1334人,是上年9.1倍;2020年度首轮已招录1332人,清华、北大98人,是上年2.7倍。
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车齐车集团的部分生产一线青年共产党员在岗位上生产作业(2021年4月摄) 王建威摄/本刊
关口前移“抢前抓早”
在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夕去招人,这是过去黑龙江各地的常规做法。如今,引进人才变得“抢前抓早”,有的从“育苗”阶段就开始储备。
“本来黑龙江不在我就业考虑范围里。”清华大学博士程瑜琪说,北京以及家乡河南都是他更倾向选择的地方。然而,在校期间与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的一次单独座谈改变了他的想法。
程瑜琪说,黑龙江是生态大省,这首先与自己的专业契合。此外,他的薪酬按黑龙江省引才政策高定两档与北京持平,单位班子成员还集体帮他做职业规划。当得知他的妻子在中国地质大学读博士,组织部门又提前在黑龙江协调工作岗位。“这样的人才观,让我觉得在这里能干成事。”他说。
“这等于我们一下引进了2名博士,其实受益更多。”祖小明说。
黑龙江把深化省校合作视为吸引集聚人才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黑龙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订省校合作战略协议,并继续面向44所“双一流”高校,开展“黑龙江人才周”进校园引才等活动。目前,黑龙江已形成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等“十大基地”载体,提前揽才布局。
“请一百个大学生来实习,能留下一个也算挖到宝了。”祖小明说。全省已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生活基地355个,大学生拎包入住,提供免费食宿。每名大学生每月生活补助不低于1000元。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些理念也见证着老工业基地引才的务实和创新。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导师带领学生为小镇发展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设计,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富民实践。渤海镇上官地村40户闲置房屋经改造升级成为高端民宿,村民每年有2000元收入和房租10%分红。
各地市和企业等层面也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合作。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黑龙江智能机床研究院,同齐齐哈尔大学共同培养人才、共享人才。
齐重数控副总经理宋淑芳说,建立智能机床研究院,一方面作为实习基地,培养当地大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和认知;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和高校在编制、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叠加优势,留住和吸引高端研发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制度创新重塑人才生态
学工业设计的大学生龙艳伟从河南回到齐齐哈尔,目前在民企黑龙江景宏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作,月薪4000多元。3年服务期满后,她可以回到区里的事业单位,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企业。
龙艳伟的经历得益于齐齐哈尔进行的人才体制机制创新。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黄静介绍,2020年,齐齐哈尔推出引才“丰羽计划”,“事业引进,企业使用”,通过建立“编制周转池”,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引人,短期内已引进131人。
近年来,黑龙江各地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一系列制度创新,不拘一格引才聚才。
清华大学引进人才、黑龙江省穆棱市委书记贺业方说,黑龙江引进的创新人才,在基层地市工作,户口可落在哈尔滨,子女可在哈尔滨接受教育。
北安市率先突破政策藩篱,每年拿出20%的事业岗位,面向实习实训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专项招聘,今年两个多月已吸引大学生200多人。
一些地区和行业突出市场化导向,遵循市场机制引才用才。“目前我们最年轻的两名副处级干部都是90后,形成了能者优先的用人氛围。”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尚云龙说,在东北,企业尤需尊重人才市场规律,破除论资排辈等壁垒。
两年多来,黑龙江省交投集团一共进行了5次市场化选聘,报名人数累计达到了1.1万人。新进1105人,其中硕士363人,省外140人,另有36名海外归国人员。
采访中一些干部和专业人才表示,黑龙江加快“真心真金”引才,但科技人才流失、劳动年龄人口流失、边境地区人口流失等问题仍存在,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和创新人才偏少相互制约影响。“十四五”时期,亟须从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加大对边疆省份的引才支持,加快补齐人才“蓄水池”短板,加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