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年东瓯国,诗画白鹿城。 这十年,身为温州主城区的鹿城,用脚踏实地的努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定位”变“地位”。 鹿城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获批7项国家级和65项省级改革试点。围绕瓯江新城,掀起了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的新热潮;围...
千年东瓯国,诗画白鹿城。
这十年,身为温州主城区的鹿城,用脚踏实地的努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定位”变“地位”。
鹿城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获批7项国家级和65项省级改革试点。围绕瓯江新城,掀起了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的新热潮;围绕“百万人才聚温州”,落地了温州国际未来科技岛等重要平台;围绕温州“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拓展了西部新城等大孵化空间,实施了中国鞋都、轻工产业园区、炬光园提质扩容行动……
9月8日上午,温州召开“温州这十年·鹿城”主题新闻发布会,鹿城区亮出了一张漂亮成绩单——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262亿元、较2012年翻了将近一番,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区”前50名,省级社会事业各类强区全部创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城市形象越来越好
统筹“拆、改、建、美”一体推进,累计改造城中村34个,拆除旧房1050万平方米,腾出发展空间1.74万亩。
一条条城乡大通道、一座座美景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面对腾出的发展空间,全域铺开“大建大美”,建成项目326个,创成全省4A级景区城暨全域旅游示范区,特别是“两线两片”亮点纷呈,五马街、公园路、江心屿等区块焕然一新,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并加速推进路网建设,加快构筑“六高七铁、四横七纵”综合交通骨架,进一步畅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加速构建城市内部重要节点“20分钟交通圈”。
鹿城坚持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两手抓、两手硬。实行主城区环卫一体化市场化,道路保洁标准提升了50%,完成32个片区、22条市政道路、353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空气优良率从68%提升到99.2%,连续3年夺取五水共治“大禹鼎”,获评全省首批全域“无废城市”。
今年以来,鹿城更是以前所未来的力度攻坚推进环境大提升,完成3大片区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28万平方米,整治线缆50万米。眼下,围绕“全域化、市场化、智慧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鹿城正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层级、分片区城市管理架构,充分释放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红利,全力推进23个老城区背街小巷片区“上改下”“白改黑”整治,全线贯通塘河“一环三线”外环滨水绿道,展现干净整洁有序、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面貌。
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众所周知,温州这座城市靠民营经济起家、立家、发家,是一座充满时尚、富有商业气息的魅力商城。
作为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鹿城敢为人先,率先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创造了全国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第一家批发市场、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信用社、第一家无区域民营财团等多个“第一”,现有市场主体15.36万家,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人创业。特别是去年10月,在温州市区望江路下穿工程中发现了大量码头、岸线、斗门、沉船、建筑基址和宋元明时期的船货,进一步印证了鹿城在宋朝就是中国沿海城市中商贸比较发达的城市,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
过去10年,鹿城坚持产学研一体,落地了中关村信息谷、川大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等13个创新平台,“瓯越院士之家”入驻院士12名,高新技术企业从31家增长到16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45家增长到1262家。
鹿城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体系,中国鞋都向四期、五期拓展,“瓯江夜游、塘河夜娱、五马夜购”成为“夜间经济”新地标,电商直播、首发首店等新业态持续壮大。集聚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培育税收亿元楼16幢,滨江商务区落户7个总部大楼项目,进一步打开了产业发展空间。
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将整合各类平台资源,提供更多学习教育、文艺指导、技能培训、健康服务等具有礼堂辨识度的服务内容。”9月7日上午,鹿城区在七都举行“E鹿礼堂”上线暨首届文化村长聘任仪式。
通过数字赋能,鹿城为文化礼堂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更是邀请了文化能人、文化运营机构、志愿团队组织的负责人,以“村长”的身份,进一步管好、用好文化礼堂。
把文化服务做到群众的家门口,鹿城已实现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街镇全覆盖,文化礼堂村社全覆盖,基本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